我司总经理张成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天锐星通科技    浏览:

上周,《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前往我司,邀请总经理张成军接受采访。

采访就行业背景、公司实力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全方位了解。

以下为《每日经济新闻》采访全文。

◎ 张成军谈到,毫米波和厘米波不完全是一个替代关系,而是一个补充关系。“在做覆盖的时候主要是用厘米波,在部分大带宽和低延时的应用场景中主要是用毫米波,因为毫米波的损耗大,部署密度高,如果全部用毫米波部署一个5G网络,成本过高。”他说。

◎ 张成军谈到,成都的科技创新氛围给了天锐星通这样的企业一个心无旁骛做研发的机会。“相比于深圳等一线城市,成都对科技创新容忍度高,人才流动性低,可以静下心来长期做科研。”他说。

WPS图片.jpeg

“毫米波与厘米波不完全是替代关系,应该是互补关系。降低当前毫米波有源天线的成本是普及相控阵技术的关键。”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锐星通)总经理张成军近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成都的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代表,天锐星通专注于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研发及生产。目前,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4000万元左右。张成军表示,公司今年逐渐开始放量,预计明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谈行业:厘米波与毫米波在5G建设中不是替代关系

在5G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厘米波技术与毫米波技术的争论持续不断,前者开发难度小、覆盖面广、成本低,后者时延低、带宽大、成本高。

目前全球大部分的运营商所采用的还是5G厘米波技术,低成本有利于加快5G网络的部署。而美国则主推毫米波技术,美国运营商早在2018年起便用毫米波技术部署5G网络,但因为毫米波信号穿透力弱、基站布设密度大、成本高,使得美国的5G网络覆盖商用推广较慢。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逐步加快了5G毫米波技术的部署与应用。4月,工信部在《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中表示,将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在年初的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透露,5G毫米波将全面赋能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等项目,利用5G毫米波可以实现赛事随时回放,实时沉浸显示,运动员位置精准定位等功能。

对此,张成军表示,这是5G建设的演变过程决定的。“之前,主要的频段在几百兆,到了5G厘米波的时候频率升高到三个多G,到今年就要开始慢慢往毫米波推。”他说,5G毫米波的速率比5G厘米波可以快10倍以上,延时也更短。

但张成军也谈到,毫米波和厘米波不完全是一个替代关系,而是一个补充关系。“在做覆盖的时候主要是用厘米波,在部分大带宽和低延时的应用场景中主要是用毫米波,因为毫米波的损耗大,部署密度高,如果全部用毫米波部署一个5G网络,成本过高。”他说。

那么,怎么降低毫米波技术的成本?张成军认为,普及相控阵技术是关键,也就是需要巨大的标准客户去分摊高昂的研制费用,而研制的方向是边际成本最低。当前的毫米波相控阵技术主要应用于军用雷达和通讯领域,单一通道的价格高达上千元,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目前单一通道的价格可以降低至十几甚至几元。去年,天锐星通与国家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合作,研制出了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阵芯片,将每通道的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

“以前的相控阵像一个特别高科技的东西,TR模块需要在无尘的环境中,用人工在一个金属腔体里面进行裸芯片焊接、金丝键合等一系列的操作,而现在就是一颗塑封的芯片贴在了一个PCB板上,它的成本非常的明确,也非常的简单。”张成军说,除了5G毫米波,相控阵技术还将应用于卫星通信以及汽车自动驾驶领域。

谈公司:预计明年开始大规模放量 

“降低成本的背后是研制难度的提升和研制费用的提高。”张成军表示,他所创立的天锐星通已专注于相控阵技术的研发五年有余,总共投入的资金超过两亿元,每年的研发成本都在4000万元左右,公司近200人中50%以上都是科研人员。

天锐星通的企业愿景是致力于成为“全球普及相控阵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动力”,走进公司大门,这样一排字醒目地呈现于工位尽头的墙壁上。截至发稿时,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6项,实用新型45项,另有107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核过程中。

张成军坦言,虽然研发成果丰富,但公司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

作为成都的一家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天锐星通成立近8年,张成军对成都的科技创新氛围深有体会。张成军谈到,成都的科技创新氛围给了天锐星通这样的企业一个心无旁骛做研发的机会。“相比于深圳等一线城市,成都对科技创新容忍度高,人才流动性低,可以静下心来长期做科研。”他说。

另外,张成军也谈到成都在国内射频前端产业方面是一个聚集区,也是一个制高点,在成都基本上聚集了国内最优势的企业和人才。

面对卫星通信市场需求的喷井式爆发,张成军对公司未来发展很有信心,他说,“我们今年已经开始小批量量产,预计明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两年内将产能从年产100~200台样机,跨越到10万台以上,达产后产值将超过20亿元”。

上一篇: 天锐星通创新相控阵天线「Satellite2019」

下一篇: 重大突破!!!

售后咨询